多线叶虾虎鱼

Gobiodon multilineatus   Wu
   

  83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测量标本32尾;体长17.6~28.0mm。采自西沙群岛:永兴岛海域。台湾:恒春。
背鳍VI-I-10;臀鳍I-9;胸鳍18~19;腹鳍I-5;尾鳍20~21。鳃耙0~2+6~7。椎骨26枚。
体长为体高2.5~3.4倍,为头长3.0~3.8倍。头长为吻长3.3~4.1倍,为眼径3.3~4.6倍,为眼间隔5.9~8.4倍。尾柄长为尾柄高 1.0~1.3倍。
体长圆形,叶片状,甚侧扁;背缘浅弧形,稍圆凸,腹缘平直;尾柄宽长。头大,颇侧扁,短而高,头的高度为头长的1.2~1.3倍,头的背缘略圆凸,腹缘弧形。头部具5个感觉管孔(B', C, D, E, F)(图463)。颊部散具若干个感觉乳突。吻短,前端圆钝。眼大,侧位而高,眼上缘接近于头的背缘,距头部前缘较近。眼下缘无放射状感觉乳突线。眼间隔凸出,圆弧形,小于眼径,中间具2个管状黏液腺孔。鼻孔每侧2个,均具短管:前鼻孔位于吻背缘中部,距上唇边缘和距眼前缘的距离约相等,圆形;后鼻孔裂缝状,具低鼻瓣,位于眼上缘前上方。口小,前位,口裂略呈水平状。上、下颌约等长。上颌骨后端向后伸达眼中部下方或稍后。上、下颌齿细小,尖锐,多行,外行齿扩大,下颌缝合部内侧具2对小犬齿。唇发达,较厚。舌窄,前端圆形。鳃孔垂直,侧位,裂缝状,较狭,宽度与胸鳍基底宽相等,下端约与胸鳍基底的下端相对。鳃盖骨上方有1个感觉管孔(H'),前鳃盖骨后缘具3个感觉管孔(M', N, O')(图463)。
峡部颇宽,鳃盖膜与峡部相连。鳃盖条5根。鳃耙细弱而短,呈微细刺突。肛门乳突稍长而扁。
头部与体部完全裸露无鳞。头部背面及背鳍起点前方均具若干个细小的感觉乳突。
背鳍2个,两背鳍基底以鳍膜相连,中间具1凹刻;第一背鳍较低,仅为第二背鳍高的2/3,鳍棘柔软,始于胸鳍基部上方,第三至第五鳍棘最长,边缘圆钝;第二背鳍略高,后缘圆钝。臀鳍基底较短,与第二背鳍相对,同形,其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一鳍棘的下方,最长的鳍条稍短于第二背鳍鳍条部的鳍条,后缘圆钝。胸鳍宽大,长圆形,等于或稍大于头长。腹鳍小,约为头长的一半或稍小,左、右腹鳍愈合成1杯状吸盘,后端不伸达肛门。尾鳍后缘圆形,小于头长。
体黄棕色,头部和胸鳍基部具5~7条浅蓝色线状横纹,多数个体为6条:第一条和第二条由头背贯穿眼的中部,平行地向头的腹面延伸,2横纹之间为棕红色,构成1贯穿眼睛的棕红色宽横带;第三条由头背穿过眼后缘向下延伸;第四、第五和第六横纹贯穿整个鳃盖向下延伸;少数个体头部具4条蓝色横纹,其中2条穿越眼睛,2条穿越鳃盖条。两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无白色条纹。胸鳍上方具1蓝色条纹,向下沿胸鳍基部稍呈弧形弯曲。体侧至尾柄具14~20条蓝色横纹,做波形平行排列。无纵带,横纹在体的背侧互相联结成虫纹状纵纹。背鳍和臀鳍黄棕色,基部各具1蓝色纵纹,边缘浅灰色。腹鳍和胸鳍黄褐色。尾鳍黄色,边缘深棕色。眼黄色。

生物学

多线叶虾虎鱼为暖水性沿岸小型虾虎鱼类,栖息于珊瑚丛中,以浮游动物为食。稀有,具观赏价值。体长30~40mm。数量极少,属稀有种类,为濒危物种(endangered),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(2004)。